仅是拒绝,何需如此大费周章到崇文院中?
拒绝的代价不需考虑?
“余烬”从何来?
并且,拒绝能否有用?——至尊有特权,他当然可以特权要挟。
就如先皇一般。
心间珍藏意被人弃之不顾,比拒绝本身更令人恼怒。话中又变得尖刻:“‘身在情在’…你也这么拒绝先皇?”
当时哪知这话有多蠢。
建崇文院是遵循历朝旧例,也另藏了份私心——二世天子兴致广泛,好下棋,抚琴,但至乐莫过读书。
幼时家中藏书并不多,极渴望有一屋子藏书。崇文院就是让早年愿望成真。
这书馆于他,就像将军在被征服的城池插上自己的军旗;诗人见自己的诗词在大江南北被人传诵。
而就在此地,李煜答以一句温丽语,轻如微波:“他不知拒绝是何物,固执又自负。”
就一句,足以将烈火熄灭,再留下灼伤一般的痛。
熄灭了烈火,思绪才被找回来——他确定自己走入一个陷阱。李煜放下姿态来崇文院,定不是为了这本收录了《十九诗》的诗集。
但顾不得追究了。
痛苦会让人恢复儿时幼稚。即使换做常人,处如此境地必是同样怨怒。差别只在结果——平民之怒,像扔入河中的一颗石子,仅能激起几个水纹;在上一方却能掀起惊涛骇浪。
处至高之位却被拒,被伤害的威严需维护。
他并不是气怒外凌,赩然作色。回忆适时帮了大忙——愤怒时发现手边有把剑,大多数人会顺势握住武器。
“男孩都喜欢用弹弓弹射小鸟。爱卿可玩过?几个孩子还会私下较劲,看谁打得准。”缓缓合上书页,双手掌心交握,宽大衣袖柔顺垂下,一如他此时脸上挂起的柔和面具。
“朕记得有一次,先皇给一些孩子做示范。他那时十六,七岁。早不玩这种小玩意儿。”
赵家那时只有两个男孩,最小那个还没出世。好读书的不爱玩弹弓,却想看自家哥哥在与自己同龄的孩子面前大显神勇。如何知晓这欢快的记忆会在多年后派上如此用场。
“只一发,一只鸟儿应声坠地,虽无伤,翅膀的羽毛却全脱尽。”
“或许见它物微命轻,先皇心生怜意,把那小物带回家中。也就一两月,羽毛又长了出来。”
故事就此结束。天子的恶意才刚开始,远未到顶峰,柔和的面具笑容越来越深:“真奇妙。对吗?”
“东汉扬雄言英雄为‘人群中之豪杰,为天下先者’者。不过就朕看来,不仅人人披心望英雄庇护,连鸟儿也愿取棲投翼。”
“爱卿这般聪明,定能猜到结局——打开牢笼却不愿飞,你恰好是最后一个。”
他在与臣子的对话中稍走神了,回神后觉郑文宝的声音比之前提高了些。若当年“渔翁”用这洪亮语音刻板地劝旧主安心,李煜或许会听得头疼……
不管那传言如何来,总之,劝旧主安心的说辞他不信。李煜笔下的“渔父”是归隐意,郑文宝扮渔翁不会是偶然。
幸而往李煜馆中去的江南旧臣谨慎,没将江南故地不该说的说出来。与大宋两位天子一起掩盖些残忍的秘密。
情感旧物,总生出惆怅意。当年确是气急败坏。在痛苦驱使下做出极幼稚的举动,只想去刺痛对方。
不过他不曾为达目的编造些什么,那些话句句事实。李煜来时已是开宝末,对先皇能有多少了解?那些过往他能知晓多少?
建隆年间蜀国妆奁充斥大宋后宫,并没什么好结果。
先皇用兵半生,国中战甲不解,不是为了赏花之瑰丽妍姿。
大宋□□皇帝,岂会如初晓人事之懵懂少年,为黄金笼中一只小鸟倾其所能?
这么想本该释然,胸间却堵了一团。
注1:入宋,煜以环卫奉朝请,文宝欲一见,虑卫者难之,乃被蓑荷笠,以渔者见,陈圣主宽宥之意,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煜忠之。《宋史.郑文宝传》
宋诏江南故臣皆许录用,文宝独不肯言,以是羁栖汴梁,不预仕列。后及后主已薨,文宝乃始举进士第,仕至兵部郎。《十国春秋.郑文宝》
注2 :臣亡国残骸,死亡无日。岂敢别生侥觊,干扰天恩?——《不敢再乞潘甚修书》
下篇 妄语
太平兴国三年
崇文院不在庞大宫殿群中轴上,夜晚通常只有巡逻的禁卫经过 。所以李煜这一举多少弄出些小动静。有人领路,有人开门,有人掌灯。当然这动静比不得汴口的普光寺。
他是任性,随性而为,又不迎合任何人。
崇文院西廊为,分经、史、子、集四部,白日正是来此地。随行人点亮了西廊几盏宫灯后听令退出了。
与白日不同,木架上数以千计的书卷似乎变成了千年来的厚重记忆。整个建筑中几点暗淡微光,像几个零星萤火,苦苦承受着千年的重压。连李煜也感觉到压迫。
移动的萤光最终停在一角,照亮处,正是白日想翻阅的《五代史》。
在这之前他已做了诸多掩饰,不欲人知自己意图。与一贯的无动于衷相比,此时他慎重多虑,小心翼翼。
李煜无疑是愁海,其面容却与此截然相反。哀愁凝结在神情中,面容里毫无痕迹。人们在他身上冠以“绝世”一词,一言才华,一言姿容。
纵然重重愁水不知多深,却不碍其清澈静谧。
止水,非死水。
两年前的七夕,他在汴梁
喜欢(李煜同人)莫愁歌请大家收藏:(m.txt88.win),Txt88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