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去了。
那是七月十三日。由第三等级倡议组成的国民议会里正因为路易十六罢免财政大臣内克尔而群情激奋,一触即发。皮埃尔与议员们同仇敌忾,但他放心不下家里,便告假回家,没想到阿尔伯特已在报纸和传单里注意到局势紧张,提前做好了防御的准备。
七月十四日那天下午全巴黎都陷入混乱,奔跑声和呼喊声回荡在每一条街上。几个星期以来弥漫全城的猜疑和恐慌终于爆发出来。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梅兰妮好不容易哄保罗午睡,忧心忡忡地去查看情况。皮埃尔正和几个男仆静默地站在门边,身佩刀剑,警惕地盯着紧闭的大门。阿尔伯特则与几个手下一起把火枪架在二楼窗台上,自己坐在窗边,一脸阴郁地望着窗外。
从窗口看去,骚乱似乎并没有波及皮埃尔家所在的区域。而远处,从巴士底狱的方向扬起浓烟和火光,而在那隆隆炮声和密集的枪声中,人们齐唱《自由颂》的声音响彻了天际。
===============================================
《自由颂》什么的完全是杜撰的,根本没有这首歌哦。法国革命期间好像相关歌曲挺多的,但流传至今的不多,除了《马赛曲》,而且至今还很有名的作曲家似乎也没听说过。
不过有一小部分贵族支持网球场宣誓甚至放弃爵位确实是真的。当然贵族中各派立场比较复杂,这里是随便写的,不要太当真。另外可想而知皮埃尔没有原型,是完全虚构的人物。
雅各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冠以“革命作曲家”的称号。对于那些深奥的政治哲学他并不精通,冗长的立法程序和复杂的派系争论也绝非他的兴趣所在,与博览启蒙作品的阿尔伯特相比,他宁愿多花些精力尝试不同的作曲风格、对音乐创作精益求精。毋庸置疑,他一直坚定地支持革命,也在阿尔伯特的影响下读了些相关书籍,但他从未计划成为革命派的代言人。
蜜月归来以后他去凡尔赛见了雷耶先生,雷耶先生不清楚阿尔伯特的近况,但他请求雅各给第三等级写一首歌,给那些正处于劣势的代表们带来一点希望和安慰。
雅各就写了《自由颂》,没过多久,这首歌就传出凡尔赛,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这时,第三等级已不再屈居下风,而是勇敢地开始反抗,《自由颂》则成为了革命的象征。
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之后,越来越多人找上门来,请雅各为这样那样的运动写歌。革命派欣赏他的才华,将他视为喉舌。与马拉、德穆兰的笔相比,雅各那些连不识字的农民都能哼唱的曲调显然更加有感染力。
雅各没有拒绝这些请求。蔓延的革命热情感染了他,革命音乐那与传统古典音乐截然不同的风格也使雅各跃跃欲试。而且现实一点说,如今各大歌剧院纷纷关闭,人们也没兴致雇请老师教授音乐,雅各必须加倍努力地给人写曲子来赚钱养家糊口。家里刚刚装修完毕,积累了一些债务。
和其他流行一时的革命歌曲相比,雅各的作品尤其独特。也许正因为他没有直接投身革命,他的作品并非狂热的口号,而是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贴近生活的通俗旋律来表达最朴实的人民的诉求:自由、平等、博爱。雅各昔日倾注在歌剧上、在旁人看来不逊于莫扎特的音乐天才如今使他的革命音乐也鹤立鸡群,不落俗套。
人们在介绍雅各的时候,极少再提起他的歌剧《画家梦》,只说他是法国最伟大的革命作曲家。雅各觉得他们太过夸大其词,但他不得不面对现实,没有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像他这样成为了革命的象征。
雅各的一部部新作品所伴随的,正是社会上一系列摧枯拉朽的重大事件。巴士底狱事件并没有以镇压告终,而第三等级的巨大力量变成了既成事实。教士们的第一等级已与第三等级汇成一股,而仅剩的第二等级内部也逐渐分崩离析。8月4日夜晚,一些贵族代表齐聚咖啡馆,共同决定放弃特权,此后两天他们便完成法令宣判旧制度的宣言。此后,制宪会议颁布了《人权宣言》,巴黎妇女则向凡尔赛进发,将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带回了巴黎。
雅各在报纸里读到,塞维涅庄园像许多其他贵族庄园一样,被起义的农民攻占了,地契也被烧毁;路易十六被迫回到巴黎时,塞维涅伯爵作为枢密院一员同行,但枢密院已不比从前,不再控制立法,充其量只能算是国王的私人随从。
雅各想起那时塞维涅伯爵对他的警告,说什么如果阿尔伯特背叛第二等级就会遭到生命危险,但阿尔伯特还是正式加入了第三等级的行列,而塞维涅伯爵连自己的庄园都没保住。雅各觉得命运给他开了个讽刺的玩笑,他为了保护阿尔伯特而离开他,到头来阿尔伯特却根本不需要他的保护。
要是当时他们可以预知未来,那他们就会知道,根本用不着私奔或者分手,他们只需要耐心地等待,哪怕多等一个月,世界就会彻底改变。
但他们无法预知未来。他做得太决绝,已经回不去了。
有时,在街头听到别人在唱他写的歌,或者在报纸上看到简易乐谱的时候,雅各不禁好奇阿尔伯特会不会听到他的新作,会不会认出其中的笔触,又会如何评价这些作品。雷耶先生说阿尔伯特绝对不会遭遇不测,那他很有可能还生活在巴黎的某处。
他迫使自己不再去想象阿尔伯特的
喜欢不朽请大家收藏:(m.txt88.win),Txt88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