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篇引用这篇弹劾文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混字数(反正现在也免费)。而是希望认真读的读者应当能够看出,胡宗南其实跟当时兵败如山倒的**各级军官都差不多,他没有力挽狂澜的军事能力。
我之所以要在南京保卫战之前,插空介绍这么多人的情况,其实原因很简单。伟大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国抗战军民的大舞台,也是民国这些将星施展军事才能的大舞台。虽然由于民国的整体军事水平比较低,所以这条星河看起来多少有点星光黯淡。但矮子里面拔将军,中国的抗战就是依靠这些人才打赢的,所以我觉得有义务好好介绍一下这些人。
他们不是我们小时候在老电影上看到的那样,面目可憎。当然也不是这几年有些人说的那样,优秀得天上有地下无。但确确实实的,他们是这个民族的一批精英人物。即使是公认的庸将刘峙和汤恩伯,也肯定不是普通之人。总之大家记住一点,任何成功都不可能是简单的。
所以趁着日军还没有来,我就借这个机会先向大家介绍了几位今后可能会经常碰到的**将领。这也就算是描绘一下时代背景吧,无论怎样波澜壮阔的抗战全景画,总归就是这些英雄人物所描画出来的。因为正好说到这个老江选择接班人的事情,所以我今天就再说说陈诚,他是老江在胡宗南之后选定的第三个接班人。
陈诚虽然是黄埔军校一办学就来了的人物,但他严格来说不是老江的人。那是谁的人呢?邓演达的人。黄埔军校是1924年6月16日正式成立的,当时邓演达是军校教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副总队长。陈诚就是被邓演达援引进入黄埔的,这个时间应当是9月份。刚进校的时候,陈诚是担任上尉特别官佐。
这个所谓的特别官佐,当时有个说法叫候差军官。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什么正式工作,等待任务再说,换句话说就是有可能什么都干。其实因为黄埔初建,各方面还比较乱,这样的职务在黄埔军校很普遍。比如我们多次提到过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那个杨立仁刚到黄埔,名为参谋,估计也就是这个。不久,陈诚被任为教育副官。
邓演达之所以会引荐陈诚到黄埔,是因为陈诚是从北方的保定军校南下投身粤军的,邓演达是他在粤军的老长官。陈诚自己倒不是北方人,他是委座的老乡,也是浙江人。1919年陈诚借来别人的中学毕业文评,冒名投考保定军校,但据说考得惨不忍睹。后来还是陈诚老乡、当时的国会议员杜志远,向陆军部军学司司长、主考官魏宗翰疏通,才以备取生名义进了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
也就是说,陈诚实际上是相当于托人情拿到了大学扩招名额,才进的保定军校。我不知道陈诚为什么要借别人的文凭,因为他本身就是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和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我估计他可能是到北方找工作的,没有随身携带毕业证(这其实也有点说不通)。
陈诚进保定军校的时候,杨才声刚刚离开军校去了美国,所以两个人以前并不认识,也不能算是师生关系。江冯阎中原大战的时候,陈诚是老江阵营的师长,两个人算是敌对关系。陈诚比杨才声小一岁,但因为陈诚是**中少有的极为清廉之人,所以杨才声始终对陈诚,抱有一份特别的敬意。两个人的关系倒没有因为杨杰特别看不起陈诚而非常不好,当然也不是非常好,一般而已。
当时因为直皖战争爆发保定军校停办,陈诚南下广州,参加了新建粤军第一师第三团,同时也加入了国民党,这说明陈诚南下就是奔着国民革命来的。不久保定军校复课,陈诚又回校继续读书。192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浙军当少尉排长。
但陈诚始终没有忘记国民革命的志向,他1923年3月又跑到广东,在邓演达任团长的建国粤军第1师第3团任上尉副官以及连长,负责警卫中山先生的大元帅府。5月陈诚随中山先生讨伐西江沈鸿英叛军,在作战中胸部负伤,幸为邓演达率部抢救而脱险。他在肇庆医院养伤期间,正好碰到当时的大元帅行营参谋长江结時慰问伤员。这是陈诚与江结時的第一次见面,但当时似乎双方没有什么印象。
陈诚在保定军校学的是炮兵,算是老江的同行。他进黄埔的时候,是粤军的炮兵营长或者连长。到了第二年,黄埔设炮兵科,陈诚就改任炮兵科教官,兼炮兵队区队长。就在区队长任上,发生了夜读《三敏主义》的趣事,这件事被认为是陈诚受到江校长赏识的开始。
当时陈诚外出访友回来的很晚,他觉得天快亮了干脆就不睡了,读起中山先生的《三敏主义》,被查夜的江校长碰到。不仅如此,老江问了陈诚很多问题陈诚都对答如流,显得对三敏主义很是了解。老江一喜之下,第二天就升陈诚为少校。
有些人说这个传说不见得是真的,我倒不这么看。因为陈诚之所以在浙军呆了不到一年就跑到广州,很显然他是非常向往国民革命的。更不用说他还当过一段时间中山先生的警卫部队,所以对答如流一点也不奇怪。而老江当时正是革命热情最高的时候,焉能不喜?
再说,从陈诚的一生行事来看,他也不是那种幸进之人。
当然也有人说,老江赏识陈诚,是因为陈诚宁愿做职位低一点的炮兵连长,也不愿当高一点的特务队长。估计这样的事情肯定也是有的,实际上老江能
喜欢杨家抗日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txt88.win),Txt88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