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记载不长,意思也很好理解,但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就会发现为什么有裴政来修《开皇律》,我们就可以大胆地给予《开皇律》较高的评价了。第一,“命与卢辩依周礼建六卿”,说明裴政懂礼。他和卢辩一起,依照周礼整顿朝纲。第二,“革汉、魏之法,事并施行”,说明裴政善改。懂礼不等于泥古,汉、魏之法有不当之处,他加以革除。第三,“政明习故事,又参定《周律》”,说明裴政明史。明史能引以鉴今事,故裴政有修当世法典之能。第四,“簿按盈几,剖决如流”,说明裴政勤劳。大小案件的卷宗堆满案几,裴政如流水般批阅,不辞劳苦且效率极高。第五,“用法宽平,无有冤滥”,说明裴政无私。案件裁决,他明镜高悬,不徇私情,无冤假错案。第六,“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说明裴政仁爱。纵然铁面无私,但冰冷的铁面背后仍存有温情,无私不等于死板,必要时给予囚徒心理上的满足和安慰,才让法律更有威慑力。第七,“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说明裴政望重。这是裴政为官无私、仁爱换来的最好的结果,囚徒们能死在裴政手里而毫不怨恨,恰恰说明囚徒们对法律的裁决是认可的,由此凸显了裴政其人超高的人格魅力。为什么笔者前面认为必要时给囚徒心理上的满足和安慰就能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原因就在于此。第八,“宣帝时,以忤旨免职”,说明裴政正直。北周宣帝宇文赟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君,骄奢淫逸,沉湎酒色,娶了杨坚的女儿杨丽华,嫌她家教太好,规矩颇多,杨坚还在仕于北周的时候宣帝便常有加害之意,后来又另立四个皇后。我们看《周书》关于这一段的记载非常有意思。《周书·皇后传》开篇即是:
文帝元皇后文宣叱奴皇后孝闵帝元皇后明帝独孤皇后武帝阿史那皇后武帝李皇后宣帝杨皇后宣帝朱皇后宣帝陈皇后宣帝元皇后宣帝尉迟皇后静帝司马皇后
编纂《周书》的史官们非常细心,由于北周皇后的独特之处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故此史官们也是非常善解人意地先把皇后的名单列了出来。我们会发现,北周武帝宇文邕有两个皇后,而宣帝宇文赟有五个皇后。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宇文邕为什么会有两个皇后。按照《周书》的说法,宇文邕的两个皇后一个叫阿史那皇后,一个叫李(娥姿)皇后。阿史那皇后出身突厥,是突厥木扞可汗阿史那俟斤的女儿。当时北周正在和北齐争斗,宇文邕为了取得突厥的帮助,数次遣使拜访,木扞可汗答应把女儿嫁给宇文邕,以促成联盟,后来又怀疑北周的实力,担心自己会被北齐一并吞掉,于是又有反悔之意,暗地里向北齐政府暗送秋波。就在这个僵持不下的关键时刻,恶劣的天气突然袭击了突厥,木扞可汗大惊,以为是自己不忠的行为遭到了天谴,于是赶紧备好彩礼,将女儿嫁给了宇文邕。《周书·皇后传》记载:
天和三年三月,后至,高祖行亲迎之礼。后有姿貌,善容止,高祖深敬焉。
这样看来,因为阿史那皇后的倾国之貌和出众气质,宇文邕和阿史那皇后婚后的感情还不错,宇文邕似乎也没有因为老丈人之前和北齐有种种说不清的地下关系而刻意疏远阿史那皇后。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宇文邕对阿史那皇后早已存有戒心,且夫妻生活并不算幸福,证据在《旧唐书·后妃上》中:
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
这是唐高祖李渊妻子窦氏的列传中的一段,开头就交代的很清楚,“无宠”。这说明宇文邕和阿史那皇后的感情一般,且不说皇后对宇文邕的感情如何,至少宇文邕对皇后的态度是“无宠”,而后面这一段话就更加耐人寻味了。武帝宇文邕是窦氏的舅舅,年幼的窦氏私下里对武帝说:“四方未平,天下未定,但突厥的势力依然很强,希望您以天下苍生为重,克制一下您个人的好恶,对突厥加以安抚。我们一旦能得到突厥的帮助,那么江南、关东一带都不足以担心了。”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常常惊叹于窦氏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远见卓识,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窦氏这样劝宇文邕,就说明她也已经承认武帝和阿史那皇后的“感情危机”了,再让武帝转变态度,克制好恶,无非是权宜之计,是为了能从突厥那边得到帮助而不得已的做法。换句话说,阿史那皇后已然变成了北周政府和突厥政府联盟的政治牺牲品,宇文邕对她的感情,经历了从敬重到疏远的急转弯,笔者看不到哪怕一点夫妻之间的真情实感。另外还有一个信号也可以告诉我们“没有真爱”这个信息——宇文邕和阿史那皇后相处多年,没有孕育哪怕一子一女,这等于剥夺了一个女子作为人母的权利,等于剥夺了她一生的幸福,恐怕这是封建的政治斗争带给一个女子最大的伤害吧。我们后人复观此事,只能感叹她是一个悲情女子,她本不该经受这一切。
而另外一位李(娥姿)皇后的命运则截然不同。
喜欢隋唐我来了请大家收藏:(m.txt88.win),Txt88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