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宗训心中感动,想要说些什么,但千言万语最后都化作重重的一拍,落在呼延瓒的肩膀之上。
好朋友好兄弟之间是不需要过的言语,有时候彼此理解就行。唯一让柴宗训觉得有些意外的是,若是上面的番话出自种放口中,他多少能够理解,可偏偏是出自呼延瓒的嘴里,想不到连呼延瓒都有这样的感觉。
随着柴荣驾崩时间的日益临近,可谓“风雨欲来风满楼”,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那种压抑,压得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
三日之后,将皇宫之中丧钟敲响,皇宫上下皆是哭声一片,众人不想的或是期盼的,终于都变成了现实。黑暗之中让五代里呈现出的一丝统一曙光——柴荣,也是被誉为“五代第一英主”的他,生命终于走到尽头。
不论你高贵如皇帝,还是贫贱若蝼蚁一样的存在,时间最是公平的,尘归尘土归土,最后都会化作一撮尘埃,归于大地。
而唯一可惜的就是柴荣过逝之时的年纪,才不到四十岁,唯有区区三十九岁,带着未能完成天下一统的遗憾,柴荣就这么离开了。据柴荣身边的太监所言,柴荣走得甚是平静,甚至脸上一丝悲伤都没有。
当柴宗训闻及这个消息,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冯道或是王朴,似乎他们走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平静而遗憾。
他们曾经都是可以影响这个时代走向的大人物,却是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所以他们走到了一起。奈何时间却是跟他们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特别是冯道,生不逢时,临老之际才遇到柴荣这样的明君。
即使冯道有意助柴荣匡济天下,由于年纪的关系,却是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便是如此,君臣二人亦是相知。
在朝堂之上,即使未有过一次会面,但二人亦能配合默契,一个演红脸关公,一个演白脸曹操。甚至有时时候柴荣感谢冯道更要多过于王朴,若非有冯道这么一个反面角色在,柴荣想要建立自己的威望,想必会花长的时间更多的功夫。
这现在三人都离开了,两个师父,还有自己的父皇。柴宗训并不是觉得害怕,因为无依无靠,从此之后需要自己一个人独自面对。只是突然间内心之中觉得空荡荡的,若有所失般,不知少了什么东西。
虽然柴荣驾崩了对大周来说就像是一场地震一样。哭声从皇宫传至开封城,然后再传至大周每一个角落。
每一个受过柴荣好处的大周民众,都深深记得大周有这么一位贤明的君主,他们有这么一个共同的陛下。按理说,像柴荣驾崩这样的好机会,特别值此亲旧之交的时刻,尤其是对那些对大周有敌意的国家来说,更可以说是千载难适的良机。
却是没有任何国家冒然出手,或许是出于对柴荣的尊重,或许他们更怕面对大周上下这样的哀兵。
有言道:哀兵必胜。此时的大周上下都陷入一片哀痛之中,都需要一个倾泻的地方,其他国家的君主都必不是傻子,谁也不想趁机撞在大周的枪口之上。或许还有更好的时机,每一个人都在默默等待。
然而!旧君驾崩虽然是件哀伤而悲痛的大事,但该过的日子还是得接着过下去,况且之前柴荣早已封过柴宗训作太子。
“国不可一日无君”,按理说柴荣驾崩的同时就应该柴宗训登机继位了。可是柴宗训这些日子都将自己关在屋内,就是隆重的登基仪式他也不过是匆的的露了一面而已,仪式简约得不能再简约,简约到大周上下都有些不敢相信。
用柴宗训自己的话来说,父皇新逝,他心情无比悲痛,他不想将此事搞得过于隆重。众臣似乎也能体会柴宗训的心情,只是这样简单的登基仪式他们还是有些难接受,不敢说后无古人,但也可以说是前无来者。
只有柴宗训自己心中明白清楚,自己屁股之下的这个位置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随着陈桥兵变时间的临近,这终究只是一场泡影。
今日登基仪式举办得越得隆重,待它日赵匡胤兵临开封城下,黄袍加身登上九五至尊之位时,那自己就会越发的成为一个笑话。倒不如就此安安静静,平平常常的过去算了,至少!他不想弄得自己像个笑话一样。
柴宗训登基仪式虽然简单,但当他说了按柴荣临终遗言减免全国之税三年的时候,百姓心中还是欢喜的。
只是谁也不敢在面上表露出来,可是每个人都暗暗记住了柴宗训的话,这应该是他登基之后宣布的第一条诏令。至于对已然驾鹤西去的柴荣,每个人更是感恩戴德,涕零不已,柴荣这样的好皇帝,百姓们都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出现了?
柴宗训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屋内,表面对外说因为悲痛不止,欲为其父守孝,以祈祷上天护佑大周。
而柴宗训亦是在默默思考着以后的应对之策,他清楚的知道在柴荣在驾崩之后,并没有其他国家趁机对大周发起大的军事行动。而最后赵匡胤却以北汉联合辽国入侵为由调动禁军,行至陈桥,发起兵变。
一件子虚乌有之事,赵匡胤却能让满朝文武都相信,柴宗训实难想象赵匡胤在朝野上下有着怎样的影响。
至于对王溥和范质二人,柴宗训着实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柴荣也说过,他最后选定这二人为相,只是为了衬脱出他的无能,让他有机会由明转暗。眼下柴荣去逝,王溥和范质为当朝首辅,可以说是大权在握。
手握大权的王溥和范质二人,他
喜欢崛起后周请大家收藏:(m.txt88.win),Txt88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