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如同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所有同性恋群体一样,但是他又拥有着非比寻常的勇气。他追寻着自己想要的幸福,他坦然面对着自己的内心,他对恩尼斯所说的爱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感情,而是一种二十年如一日的承诺。西奥罗德巧妙地抓住了杰克的所有内心,然后将它展现在所有人面前,展现在恩尼斯面前,尤其是最后一段爆发戏中,他甚至将杰克融入到他的灵魂之中……”
“恩尼斯则大大相反,童年他的父亲让他看到同性恋惨死的阴影一直伴随着他,让他恐惧着身边的一切,恐惧着自己,甚至,恐惧着杰克。在希斯的诠释下恩尼斯是内向的,卑微的,被动的,但绝对不是胆小懦弱的,至少他还有勇气去面对自己心中对杰克的爱……”
“……聪明如李安并没有将整部电影放在一个大画面上,他甚至不想向观众说教,他只是用他独有的含蓄内敛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独特群体的人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种种压迫和歧视下,两个彼此相爱的男人被迫否认各自唯一的真爱,但又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两人仅有的短暂幸福,这种悲剧至今为止都是普遍存在的,而我们,仅仅看到了这一对而已……”
“杰克拼命想改变两人的命运,但恩尼斯却无动于衷跟着命运随波逐流不断退缩,最终的最终只留下一声回荡在他们仅剩的断背山的叹息。我曾想过恩尼斯最后会后悔吗?也许他会后悔自己没有珍惜杰克的感情,也许他会后悔自己不断退缩,也许他会后悔没能和杰克一起改变两人的命运……”
“但是他绝对不会后悔二十年前,抬起头,看向正对着后视镜刮胡子的杰克的那一眼,也绝对不会后悔自己踏上了断背山,和杰克相爱。”
“love iure……”
罗杰·伊伯特无奈地感叹着,最后给予了《断背山》四颗星以及四个大拇指的评价。
也许单看他一人的评价会显得有些片面,但若是其他大部分影评人都给予了《断背山》特别好评,那就不一样了。
“这是一部足以忘记《绿巨人》的影片,也是一部让你永远无法停止哭泣的爱情片。”《波士顿环球报》的影评人艾琳·泽瑞如此感叹着。
“杰克和恩尼斯所剩的不仅仅只有断背山,还有爱情。有人曾经是《断背山》是‘同性牛仔片’,我不知道当看完这部电影后那个人是否还会如此残忍地认为。”《纽约太阳报》的影评人伦纳德·马尔丁说道,其实他知道当初评价《断背山》是同性牛仔片的影评人是谁,只是他没有指明,“李安导演用平缓却又引人入胜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足以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爱情故事。”
不过他没指名道姓,并不代表着最先如此简化贬低《断背山》的人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肖恩·索普知道,因为这句话就是他最先说出口的。《断背山》讲述的故事的确很巧妙,压根没提到更大的社会少数群体现象,但仅仅只是这两个男人纯粹的爱情和残酷的现实就足以赚够一大堆眼泪。
但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尽管《断背山》中除了服装背景外和“牛仔”沾不上任何边,肖恩·索普还是不打算收回那句话,并且还挺巧妙地“答非所问”嘴硬说:“我想就算把《断背山》中两个男主角改成一男一女,也可以达到同样甚至更加催泪的效果。”
当然,他这句话立马得到了不少同性恋群体的抨击和谩骂,认为他这是在歧视他们这些弱势群体。不过除了对《断背山》的拥护和追捧外,网络上也有不少同性恋者抱怨李安将《断背山》的结局拍得太过悲观,抱怨着原著作者安妮·普露对他们同性恋似乎有误解,他们才不会像电影中的恩尼斯和杰克一样那么悲剧。
当然,这些抱怨只是少数,毕竟现在电影才刚刚上映,网络上大多都是有幸看过首映的影迷们的分享,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谈论杰克和恩尼斯的爱情,谈论着“从《泰坦尼克号》以后,再也没有哭湿一包纸巾的我居然在看《断背山》的时候哭湿了两包纸巾,在回家途中心情都无法平复”。
imdb上9.6的高分以及烂番茄上94的新鲜度,无一不在向所有没能参加首映礼的观众证明《断背山》的口碑魔力。再加上西奥罗德这位年轻影帝的号召力,十六日这天就连一些对这个题材都不感兴趣的观众都选择走进电影院,看看这被影评人和脑残粉们吹得天花乱坠的《断背山》到底有多么好看。
十六日这天刚好是星期天,《断背山》在1000家影院上映后上映的第一周就会结束。270万的票房收入似乎不怎么起眼,但这270万可是1000家电影院上映一天的收入,平均下来每家影院2700美元,而影院一般下午到晚上才开始影业,按照《断背山》这一天五场的排片率来算,每场的上座率几乎在60左右。
60的上座率,这相当于什么?要知道爆米花特效大片上映第一天的上座率最多也只有80-90,而《断背山》,可是一部小众到不能再小众注定只能走叫好不卖座路线的电影,影院方一开始认为上座率能到30以上他们才会愿意继续和环球签合同,而现在,60?
那还管什么极端群众抗议不抗议的,签签签,一定得签!
于是,接下来的一周,看着1000家影院票房蹭蹭蹭达到了1572万,一开始没有和环球签约的影院开始坐不住了,这个影院数量渐
喜欢[美娱]荆棘王冕请大家收藏:(m.txt88.win),Txt88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