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抱着小皇帝,坐着由宣室殿内宫进入宣室殿。
太常叩拜道:“陛下,吉时已至,请陛下登临!”
长公主道:“可。”
候在一旁的黄门令立即朗声道:“陛下制曰:可!”
群臣立刻叩首道:“臣等恭迎陛下!”
长公主在虎贲营精锐簇拥下一步一步向前走,踩着御街向上,一直走到皇帝宝座之前,她只犹豫了半个呼吸的时间,就选择抱着小皇帝坐在了上头,而不是将小皇帝放下,自己立在一旁。
这两种选择里蕴含的意义,天差地别。
长公主道:“诸卿平身。”
太常很好地掩盖了眼中的震惊,朗声道:“皇帝命群臣平身。”
群臣起身,以文武分列两侧,又有勋贵宗室夹杂其间,每一个人都看见了在皇帝宝座上坐着的长公主。
若不是此时是决不能出现骚乱的朝仪,群臣恐怕立刻就会哗然。但饶是这样,也有言官一脸跃跃欲试的模样,目露遗憾。
接着三公九卿依次为皇帝献上贺礼。
右相领着九卿上前,左相领着位比九卿的官员上前,太尉领着开牙建府的将军上前,一齐道:“臣等为陛下贺,愿吾皇千秋万岁!”
丞相太尉献礼,长公主起身回道:“朕谨谢丞相(太尉)贺礼。”
封王、九卿、将军、位比九卿之位献礼,长公主起身回道:“朕谢诸卿贺礼。”
燕赵歌恭恭敬敬地出列,献上一块并蒂同心的上好玉佩,长公主微微抿唇,道:“朕谢燕侯贺礼。”
燕赵歌知道她又要笑出来了,老老实实地退回去,防止长公主笑场。
但看在不知情的朝臣眼里,却是不禁疑虑了起来。长公主看别人还是微微笑着的,怎么看燕侯时连脸都板起来了?莫不是两人有了分歧?
两千石以下的贺礼都不用长公主亲自道谢,而是由太常代收。
之后便是朝仪最重要的一事,定位次。
新君登基后的第一次朝仪时各位重臣坐的位置决定了这一年甚至往后几年这个臣子在朝中的位置,是重要还是不重要,便是三公九卿也要分个上下。先帝登基时辅政长公主先坐,于是长公主力压群臣,整治朝政而丞相太尉不敢言。
长公主端姿整座,沉思了一下,道:“右相劳苦功高,赐座!”
右相也是愣了一下,才被宦官带着坐到御阶之下。他万万没想到长公主会让他坐在这个位置,先帝在时他还经常为了自己的理念而和长公主争锋相对,如今避长公主锋芒却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想到长公主竟然这样高看他。
长公主选他,理由只有一个。
右相背后没有世家大族,妻子是顾世泽的遗孀,同样不是士族出身,这样无论是捧起来还是找由头贬谪都不怎么费劲,而且右相没有儿子,又没收弟子,仅有的女儿还是继女,婚事并不完全由他决定,这就代表了他想提携女婿都不是特别名正言顺。这样一来右相致仕后必定人走茶凉,根本就不会有结党的风险。
那么第二位是谁?太尉?还是左相?
不等群臣多加猜测,长公主道:“陆成侯为太后胞兄,却能为朕解忧,持守本心,清廉爱民,朕心甚慰。赐座!”
陆成侯坐下时脑袋仍是懵的。
点陆成侯是因为,陈氏刚刚一分为二,陈氏过去的名声仍然在琅琊陈氏身上,陆成侯单立长安陈氏一脉,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过去又没少在子嗣方面丢人,陆成侯是陈太后兄长,代表了太后颜面,太后又代表了皇帝颜面,如果就这样被人所看清,那丢的就是天家的人了。
“太师才学渊博,允文允武,公忠体国,朕甚佳之,赐座!”
太师?谁?
三师三少不是只有一个少傅吗?
群臣还在想这太师到底是谁,就见到锦衣卫指挥使、燕侯燕赵歌施施然上前,拜谢之后坐到了御阶之下。见到燕赵歌起身之后,这些人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先帝遗诏里拜燕赵歌为太子太师,太子登基了,自然顺理成章地为了太师。
眼巴巴等着的左相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屁嘞!
这哪是什么“朕甚佳之”,根本就是你长公主甚佳之!
作者有话要说:注1:百度百科-朝仪。
注2:《后汉书》卷一百二十志第三十·舆服下。天子、三公、九卿、特进侯、侍祠侯,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皆备五采,大佩,赤舄絇履,以承大祭。
注3:《后汉书》卷一百二十志第三十·舆服下。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绶,三采,青白红,淳青圭,长丈七尺,百二十首。自青绶以上,縌皆长三尺二寸,与绶同采而首半之。縌者,古佩璲也。佩绶相迎受,故曰縌。紫绶以上,縌绶之间得施玉环鐍云。
喜欢本侯有疾请大家收藏:(m.txt88.win),Txt88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