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年,7月25日,立秋13日,沧州,乐陵县。
清剿完一帮匪徒后,耶律古乃带领手下回到了沧州大营之中,见到了大营主帅塔察儿。他把刚才缴获的一批证件往这位大王那一递,心怀忧虑地说道:“又是东海国派来的贼人,这一路上光我就抓了三拨了,他们究竟派了多少海寇出来?东海贼如此猖狂,已经肆虐到沧州这么远的地方了。大王,咱们还是得快点进军才行啊。”
塔察儿已经鬓发斑白,但依然精神矍铄,放下茶杯,骂咧咧地说道:“他奶奶的,你小子跟我催,忽必烈也跟我催,但现在沧州那帮子天杀的连粮草都供应不上,还走个屁的走?……罢了,我已经命高丽军拔营先行了,先让他们过河探探,没事的话明天我们就走。他奶奶的,还是冬天出兵舒坦,现在这鬼时节热得要死,还到处是河水跑不畅快。你要是有功夫,就去打些草谷回来!”
耶律古乃无奈,只得领命退下去了。
耶律古乃虽然亲自带兵出去剿匪,看上去很劳碌命,但他的真实身份可了不得——他可是当代的“辽王”,后世所称的“东辽国”国主,大蒙古国体系下数得着的几个王爵之一!
这次李璮叛乱,山东战况接连告急,忽必烈没有办法,只得将镇守辽东的斡赤金部亲王塔察儿调入关内,率部南下加入战局。而辽东的另外两个附庸势力,东辽国和高丽国,由于臣服于蒙古人,自然也受塔察儿节制加入了这次的南征行动中。
说到辽东的这三方势力,那真是错综复杂。
首先是高丽。高丽国这三十年来与蒙古人一直打打停停,虽然怎么也打不过,但蒙古人一来就认怂,走了再跳反,中间千里山路路途遥遥,远在草原的蒙古人也拿他们没什么好办法。直到蒙哥即位后下决心解决高丽问题,派了大军在高丽常驻,高丽君臣在江华岛躲了几年受不了后,才终于决定投降,派王子入质,彻底臣服于大蒙古国。
说起这个王禃,此人也有些意思,按后世的说法就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他原来入朝为质,是极为苦闷和惊惧的,但是后来正好遇上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当时他果断地选择支持忽必烈,让忽必烈颇为欣赏,在夺位成功后对他多加褒奖。再后来高丽老国王去世,忽必烈又派兵将王禃护送回高丽,击败了国内试图争位的弟弟,登上了高丽国王的宝座。
人心就是这样的,若是你在地上捡了一百块,那么说不定随手就花出去了,但若这一百块是你辛苦搬砖了一天赚的,那么花起来便格外珍惜。王禃此人就是这么个情况,若是事情没什么变故,他平稳地做了几年人质回去继位,那么这位子就相当于捡来的,他对蒙古人不但不会有什么好观感,反而这段做人质的痛苦经历会成为人生中的苦胆,提醒他时时与蒙古人作对。但造化弄人,他支持了忽必烈,后面忽必烈做出的回报举动,就被他视为是自己赚来的,自然对此格外珍惜,不愿轻易浪费了自己赚来的王位和与忽必烈的良好关系,成为了忽必烈的一条忠犬。
现在朝廷征李璮,他主动请命出击,这次就遣了数千高丽兵,前往中原为蒙军助战。历史上,后来元朝征日,他又主动动员高丽的人力物力去支持远征军。甚至连名字都改了,原先他叫王倎,后来继位后更名为禃以示对忽必烈的尊敬,不得不说是做得一条好舔狗。也正是因为王禃的这样的举动,最终引发了高丽国内武家势力的反对,造反将他废黜;而这个事件又进一步引发了忽必烈的激烈反应,他奈何不了日本的神风,难道还奈何不了有陆路可通的高丽不成?于是大军尽出,进入高丽,扶持王禃复位,不臣的武家被一扫而空,从此高丽便恭顺而平稳地完全臣服在了元朝脚下,直到明季才得以解放。看来,忽必烈也是一个爱狗的好主子。
在高丽问题上,塔察儿扮演的角色也是相当耐人寻味的。塔察儿是成吉思汗的三弟斡赤金之后,封地位于大兴安岭以东,是蒙古东道诸王之长,德高望重。塔察儿在蒙古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先是拥立蒙哥汗,后又拥立忽必烈汗,促使帝国世系传承从窝阔台系转移到了托雷系手中,本人也是南征北战战功赫赫。论起在大东亚地区的蒙古本部内的权威,他恐怕是忽必烈之下的第二人,即使是忽必烈也不敢忤逆的存在。
不过正如中原王朝当了皇帝就要削藩一样,蒙哥、忽必烈一面对塔察儿极为敬重,但另一面也对这个权势滔天的叔父格外警惕。而且他们家确实是有前科的,当年他的祖父斡赤金曾经在窝阔台汗死后试图夺位,之后被继位的贵由汗处死,塔察儿就是那时因年幼才被扶上王位的。自此之后的蒙古大汗,都害怕他这一系势力过大会威胁中央。虽然当初成吉思汗分封之时,委任斡赤金部主掌“辽东高丽军国重事”,但大汗很少真正授予他们这个职责,相反却暗暗限制他们在辽东的扩张。
蒙哥征高丽的时候,调动的主要是东辽国、汉地和大兴安岭西侧的合撒儿部的力量,唯独不让就在辽东的塔察儿部参加,反而将他们调到关内作战,生怕塔察儿趁机控制住高丽做大。后来连塔察儿申请与高丽建立互市,忽必烈都不肯,提防之心可见一斑。
东辽国的情况也类似。东辽国是契丹人耶律留哥所建,从成立的一开始就与蒙古人有密切的关系,辽王之位传
喜欢1255再铸鼎请大家收藏:(m.txt88.win),Txt88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