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府之地面积太大,加之除了雨季积水东临府是北部地区难得的稻米之乡,产粮大府。这么一块地方大商根本不可能放弃。
面对东临府的积水成涝问题,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实在太多,除了第三任皇帝孝武帝在位时提出‘开新河,通水道,纵阡陌’,挖出几条直入大海的河流直通大海,同时借道南北相邻的两府,把东临府中的河流用运河连接到其他州府入海的河流,减轻东临府雨季河流的压力,这个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他皇帝在位期间在海河一事上俱是没太大建树。
孝武帝的方法极大的改善了东临府雨季涝灾问题,近百年的时间内东临府一直是北部的鱼米之乡。
可惜,事物长法。随着泥沙淤积越来越多,海河的水位越来越高,等到雨季河水也更容易溢出。
东临府西高东高中间低,这就造成了中间部分的地上河。
几十年前针对这个问题,不少工部官员提出建造几十条高高在上的地上河,一路护送这些河流直接入海。
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东临府的官员也是这么做的,可这些地上河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
根基不稳,易溃易散。
简而言之就是地上河的堤坝不稳固。
如今针对这个问题,当地官员只能不停的让人往河边堆积泥沙加固堤坝,同时派出大量的服劳役的人挖沙取沙,想尽办法降低河流水位。
东临府海河的问题是大商几百年的老问题,几十年就要发作一次,突闻海河决堤百姓们没有义愤填膺。只有对大自然,对灾害的无奈,只能祈福经验丰富的东临百姓在大堤破溃之前及时躲避。
京中因为东临府海河决堤一事悲天悯人。
杜小喜亦是从柳垚口中知道了东临府地上河的问题。
说不感慨是没有,杜小喜听到决堤第一个想法就是贪污腐败,豆腐渣工程,之后便是植被被伐,水土流失。
事实却是大大相反,一切皆是因地形而起。
大商关于河流治理的政令让杜小喜实在难以想象的科学先进可持续。
除了感叹一番,杜小喜也和其他人一样我当地的百姓祈福,其他再多的却却是无能为力。
上辈子杜小喜自小生活在大陕西的山中,杜小喜小时候河都没见过几条,她们那里年年最大的问题就是闹春旱。涝灾这种事情千百辈子就没听说过。
若是说怎么应对春旱的问题杜小喜还能根据小时候的经历现身说法,提点什么建议。可要说道涝灾,杜小喜这么个两辈子的旱鸭子可真是没办法。
地上河啥的,是见都没见过,怎么治?
转眼又几天过去,快到了两个小家伙去书院的日子。杜小喜的心思回到给儿子们准备东西上。
“少夫人,喜乐寺的小师傅来了!”
门房通报一声,很快便有人引着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和尚进来。
杜小喜一看,哟嘿,不认识!
看来是师父新收的徒子徒孙了。
杜小喜已经有两年多没见过师父,上一次见面还是匆匆一别,之后师父又带着一群小和尚满天下云游去了。
杜小喜觉得他师父已经六十岁的人,就因该有点老年人的样子,就不要漫山遍野的乱窜不见人影了。
可惜,师父大了不由徒弟,每次师父总是云游的人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小和尚对着杜小喜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师姑大安,小僧仁德见过师姑。”
杜小喜回以一礼,“劳烦你跑一趟,可是师父师兄有什么事情?”
小和尚点点头,从被雨水溅湿的宽大袖袍中拿出一封信双手奉上,对着杜小喜道:“师祖说请师姐尽力而为。”
杜小喜一脸疑惑的点点头,吩咐茜草道:“带着小师侄去吃些汤茶。”
小和尚赶忙拒绝,“回师姑,师祖还有话要带给主持师伯,仁德告辞了。”
([m.txt88.win Txt88网]。)
☆、第二百七十七章 水泥
小和尚撑着伞踩着木屐蹬蹬的冒雨离开了。
杜小喜摸着带着潮气的信,心里总有点不好的感觉。
师父是不是又要坑徒弟了?
杜小喜揣着信进了屋子,繁星和小繁荣也左右护卫杜小喜凑在身边。
小繁荣巴巴的看着杜小喜,“娘,师公来信了吗?写的什么啊?有给繁荣带东西吗?”繁星也凑在旁边,见门外没人再进来,娘亲也只是拿了一封信,便知道没有其他的东西,一时间脸上满是失落。
喜乐大师名声极大,繁星和繁荣受到外人的影响,加上小时候杜小喜带着他们去看师公的时候,喜乐大师总是利用读心技能把两个小家伙哄的团团转。俩人打小的印象里喜乐大师就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高僧,和别人口中夸赞的高僧一样法力无边。
喜乐大师游走各地经常会给杜小喜寄些小东西回来,多数情况下也有他们的份儿。异地远方寄来的小玩意儿两人很是欢喜,对师公也是满含期待。
杜小喜摸摸两人的脑门柔声道:“这信是师公寄给娘的,你们不能看哦!快去看看你们大字写完了吗?小心等下你们爹回来要检查。”
繁星心里的小人撇撇嘴,不就是不想让我们看吗?小繁荣则是啊的惊叫一声不用杜小喜催促直直的跑去了书房。
见着两人一前一后的离开,杜小喜拿起信看了起来。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章,重点只有两个字‘水泥’!
喜欢杜家小娘子请大家收藏:(m.txt88.win),Txt88网更新速度最快。